您好,欢迎来到中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协会官方网站!
今天日期:
中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协会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协会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城市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
文章来源:中华电子商务与信息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15-08-21  
近几年智慧城市的影响面很大,特别是地方政府建设智慧城市热情越来越高。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城市和行业、社会不断创新发展等背景下的必然产物,是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这期间城镇发展基本上是政府作为推进主体,工业化大发展,以土地为主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模式。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模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这几十年的财富和社会发展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城市病多发,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生产生活的需求不匹配。未来我们的城市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城镇化推进的方式要回到对规律的把握上来。
    我们的经济发展要向新常态转变,产业结构要向以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行转变,要素投入要向创新性发展模式进行转变。智慧城市的出现可以说正好迎合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求,这也是地方政府对此非常关注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大发展(包括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则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融合,能产生倍增效应,能促进用新的思路和工具解决交通、医疗、教育等各种问题,有效提升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发展转型、管理方式变革和社会效率提升。我国作为信息应用大国,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同时也具有无限的挖掘价值。从政府的角度要强调对内的共享和协同、对外的开放和利用。比如北京市对各政务部门可开放的各类数据的提供下载与服务,为企业和个人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的社会化开发利用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信息增值服务业的发展以及相关数据分析与研究工作的开展。上海市政府也推出了数据服务网2.0版,在全国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
    国家政策引导奠定了智慧城市国家战略地位。随着智慧城市越来越多得到关注,党和国家对建设智慧城市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部署。2014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求“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同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提出具体要求,引导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
    201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国发〔2015〕14号)》,提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建设。坚决治理污染、拥堵等城市病,让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宜居。”,并明确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为首的12个部委局负责落实。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和企业也都在不断探索中进行管理模式和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传统的政府为主模式不能满足投资需求,需要更多市场力量社会力量来参与,将市场机制引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很多企业也朝着“智慧城市运营商”的角色在进行转变,中兴通讯参与的银川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也得到了多位领导人的参观和认可。
    国务院和相关部委在推动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方面也密集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文件,以引导PPP模式的项目实施;PPP模式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项目的效率和水平,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PPP作为众多投资运营方式之一,也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难题的有效途径。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涌现出来,激发社会活力,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承载力,保障城市安全。城市创新,要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找到城市内在要素、城市自然资源禀赋和城市产业的关系,推动四化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已经逐渐在管理和民生领域显现效果,包括养老、医疗等。我们现在处在创新2.0模式时代,从生产泛式向服务泛式转变。
    去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我们的产业结构比例发生了变化,业态也在发生更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从1.0向2.0转变有很多模式,可以看到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通讯,还是传统的社交网络,包括创新和实验室开放空间,以及生产管理组织方式,都从原来以生产者为中心,转变为现在以用户为中心。包括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也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是未来建设发展的趋势。未来智慧城市需要更加注重几个方面。一是强调生态发展,避免对土地、水等资源的浪费;避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避免城市病和城市安全产生问题。二是强调文化承传,避免千城一貌,并强化自然景观和文化承传的特色保护,发展城市文化个性;强调人的城镇化,人的精神修养的提升,文化品质的提升。体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强调整合,包括组织平台资源的整合、技术支撑平台资源的整合。四是保障安全,既包括软性的安全,也包括硬性的基础设施的安全等。